登录
记住用户名密码
前面已提到,板料弯曲时最外层的切向变形程度的大小可以用相对弯曲半径来衡量,
r/t越小,弯曲变形就越大。当r/t小到某一临界值时,
变形区最外层的纤维就会超过材料力学性能所允许的伸长极限而发生裂纹或断裂。
这一临界值称为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用rmin/t来表示。
为了防止弯曲件表面发生裂痕或弯裂,必须使零件的r/t值大于rmin/t。
影响最小相对弯曲半径的因素有:
(1) 材料的力学性能
材料塑性好,δ、Ψ 值大,不容易弯裂,可以采用较小的相对弯曲半径。
(2) 弯曲线方向
冲压所用的板材,多为冷轧钢板或热轧钢板。
在板材平面内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差别。
板材纵向(轧制方向)的塑性指标大于横向(垂直于轧制方向),
弯曲时当切向变形的方向与板材纵向相重合,即弯曲线方向与板材纵向垂直时,
可以得到较小的相对弯曲半径。
(3) 弯曲毛坯冲裁断面质量
弯曲毛坯一般都是通过落料工序得到,其断面上有断裂带、毛刺等缺陷,
弯曲时容易开裂,所以弯曲时应把光亮带放于受拉区,断裂带放于受压区。
实际生产中rmin值一般可以查表3-1。
目前有 0 条留言 其中:访客:0 条, 博主:0 条